
有时候刷新闻,你会看到一些事让你忍不住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比如今天这个,说125年前拿着炮轰开北京城门的那帮美国大兵,他们的“精神续作”部队,现在又把导弹对准了我们。这剧本,听着是不是有种离谱的熟悉感?
1900年,美军第3野战炮兵团是八国联军里的一份子,在北京城下耀武扬威,完事了还挺骄傲,在自家团徽上刻了条“中国龙”,不是出于尊敬,而是当战利品炫耀。这感觉就像小偷撬了你家门,回头还在朋友圈晒你家钥匙扣,说这玩意儿真别致。可笑的是,这支部队在天津其实吃过大亏,团长利斯库姆上校直接被清军给报销了,临死前吼了句“保持火力”,结果这成了他们代代相传的座右-铭。你看,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黑色幽默。
一晃眼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支部队的后人——第5营B连,被美军挑中,要去关岛部署陆军的“心头肉”,一款名叫“暗鹰”的高超音速导弹。你琢磨琢磨,这么多部队,偏偏选了这么个跟中国有“历史渊源”的。这哪是巧合,这分明就是导演在刻意安排彩蛋,一场精心设计的历史回响,想告诉我们: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问题是,时代变了,剧本也该换换了。美军这次拿出来的“暗鹰”,听着挺唬人,高超音速,射程几千公里,好像一按按钮就能“使命必达”。但你仔细扒一扒它的参数,就跟看相亲对象的精修照和真人对比一样,反差大得有点伤感。这玩意儿重达7.4吨,个头比小卡车还长,结果塞进去的战斗部才500多公斤。这不成了一个穿着跑鞋的相扑选手吗?块头巨大,结果有效输出全在脚上那点速度,真正打人的拳头却软绵绵。
更要命的是,这位“相扑选手”还是个直肠子,不会拐弯。它不具备末段机动变轨能力,只能打固定靶,而且是那种提前把坐标输得明明白白的固定靶。说白了,它能打的地方,咱们的卫星早就盯得死死的,想玩个出其不意?门儿都没有。咱们的东风-17玩的是“乘波体”,大气层里都能漂移过弯,那才是真正的刺客。相比之下,“暗鹰”顶多算个拿着喇叭在门口叫嚣的壮汉,声势浩大,但真动起手来,一板砖就能撂倒。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这“暗鹰”的研发过程简直就是一部喜剧片。从立项到现在,一路都在摔跟头。2022年首飞测试直接空中解体,2023年连续三次试验没一次及格。美军的反应也特别逗,导弹还没整明白呢,发射车先交付部队了,让大兵们对着空车先练起来,美其名曰“边等边训”。这操作,不就是饭店厨子还没上班,服务员先让你把碗筷摆好感受一下气氛吗?
最离谱的还是价格。一枚“暗鹰”的初始造价高达1.06亿美元,比一架F-35A隐形战斗机还贵。就算以后量产了,单价也要8500万美元。这么个吞金兽,美国陆军咬咬牙,也就打算买个40枚。你没看错,就40枚。这数量别说打仗了,估计连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都撑不下来。花了一架顶配跑车的钱,结果只够在自家小区里开两圈,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亏得慌。
所以美军搞这么一出,到底是图啥?与其说是军事威慑,不如说是一场大型的“心理按摩”。在高超音速这个赛道上,美国起步虽早,但步子迈得过于谨慎,结果被我们弯道超车了。眼看着自家技术落后,心里着急,又拉不下面子,只好把这半成品拿出来摆个姿势,再配上一段百年前的“辉煌”历史,搞一出“王者归来”的戏码。这就像一个过气的武林高手,打不过年轻人了,只好不停地跟人念叨自己年轻时有多能打。
从北京东便门的炮火,到关岛的导弹发射架,这支美军炮兵部队跨越了125年。武器换了,地点换了,但那股子劲儿好像没怎么变。可惜,他们面对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大清。今天我们看待“暗鹰”,就像看一个偏科严重、脑子不太灵光但又特别贵的“富二代”,你知道他家里有钱,但你也知道他真成不了什么大事。历史不会简单重复,过去他们是攻城的,如今我们是守海的。这场牌局的规则,已经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赢了,而是看谁手里的牌更硬,谁的脑子更清醒,谁的底气更足。那条刻在团徽上的龙,如今正静静地看着他们,眼神里写的可能不再是恐惧,而是关爱。
配资知识网,配资网网站,正规股票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