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与大宗商品市场格局下,近期两个关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 蒙古口岸因那达慕大会关闭,以及中国央行开展 3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且连续四月加量净投放。这两件事犹如投入钢市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本就处于多空交织态势下的钢价走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蒙古口岸关闭,原料供应遇阻
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焦煤进口来源地,其口岸关闭对钢市原料端影响显著。在正常情况下,蒙古焦煤凭借成本与资源优势,源源不断流入国内市场,为钢铁生产提供关键支撑。而那达慕期间口岸关闭,如同给供应管道装上了阀门,直接截断了短期内的进口增量这使得国内钢厂本就处于低位的原料库存雪上加霜,尤其是对那些依赖进口焦煤的企业而言,面临 “断粮” 隐忧。
从市场反馈来看,焦煤价格率先做出反应,呈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由于供应减少预期强烈,贸易商捂货惜售情绪浓厚,市场上可流通资源稀缺,焦煤价格在期货与现货市场均一路攀升,为钢材成本端筑牢支撑。以往经验表明,原料价格的上涨往往具有传导效应,会逐步渗透至钢材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动钢价上行。例如在过往因不可抗力导致进口受阻的时期,焦煤价格的上扬最终都拉动了钢材价格同步走高。
二、央行 3000 亿猛灌,释放政策暖意
6 月 25 日,央行开展 3000 亿元 MLF 操作,净投放 1180 亿元,且连续四个月加量续作,此举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了市场流动性。叠加此前开展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6 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已达 3180 亿元,彰显出央行稳定经济、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决心。
从宏观层面分析,充足的流动性首先为企业融资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钢铁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日常生产运营、设备更新改造,还是产能扩张,都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持。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使得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增强,钢铁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降低、成本下降,有助于稳定生产节奏,甚至在市场需求回暖预期下,刺激企业增加生产,提升产能利用率。
在需求端,市场流动性充裕会刺激投资与消费。房地产作为钢材下游的重要需求领域,资金环境改善有望带动房地产企业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从而增加对建筑钢材的需求。制造业等领域同样受惠,设备购置、厂房建设等活动活跃度提升,拉动工业用钢需求。以历史经验为例,在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周期内,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增速往往呈现上升趋势,对钢材需求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进而推动钢价上行。
三、多空交织,钢价走向何方?
虽然蒙古口岸关闭与央行大规模流动性投放带来诸多利好因素,但钢价并非就此一路上行。当前钢市依旧面临诸多下行压力。
从供应端来看,尽管原料价格上涨,但由于前期钢铁行业利润修复,部分钢厂复产意愿强烈,高炉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铁水产量呈现增长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上周高炉开工率环比增加 0.41 个百分点至 83.82%,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环比增至 90.79%,日均铁水产量中止五连降,环比增加 0.57 万吨至 242.18 万吨。钢材产量的持续增加,使得市场供应压力逐渐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钢价涨幅。
需求端虽有政策利好预期,但现实表现依旧疲软。当下正值高温及梅雨季节,建筑施工受到明显制约,终端需求释放缓慢。房地产行业虽有政策支持,但整体数据仍在筑底,市场信心恢复尚需时日,对建筑钢材需求形成拖累。同时,国际市场上,美国对进口家电加征关税,以及土耳其、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对我国钢材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征税,使得钢材出口面临挑战,外需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难以有效弥补内需的不足。
综合来看,蒙古口岸关闭与央行 3000 亿操作给钢价带来了成本支撑与需求改善的预期,但钢市供应压力以及终端需求的现实疲软形成反向拉力。短期内,钢价可能呈现震荡走势,在成本支撑与供需矛盾中寻求平衡。若后期需求端能够在政策刺激下实质性回暖,且供应端能够合理调控产量,钢价有望迎来上行空间;反之,若需求持续低迷,供应过剩加剧,钢价仍将面临下行风险。#钢#
温馨提示:以上资讯分析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小编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第一时间获取报价分析!评论区留言咨询或者私信小编都是可以的呦~~~
配资知识网,配资网网站,正规股票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